
中橫興築目的主要有貫通臺灣東西部交通、均衡東西部經濟發展、中部山地礦產林業水力發電等資源開發、山區原住民生活改善、安置榮民(高山後備戰隊儲置)與移民開墾、國防軍事價值等;所經之處崇山峻嶺,斷崖峭壁,多為脆弱地質,沒有大型機械,僅以人力一鍬一鏟、一斧一鑿而成,實是一條純手工打造的公路,開拓過程備極艱辛,從無路到有路,築路功績永垂不朽。
【圖說】中橫工程鉅大,測量人員需...
中橫興築目的主要有貫通臺灣東西部交通、均衡東西部經濟發展、中部山地礦產林業水力發電等資源開發、山區原住民生活改善、安置榮民(高山後備戰隊儲置)與移民開墾、國防軍事價值等;所經之處崇山峻嶺,斷崖峭壁,多為脆弱地質,沒有大型機械,僅以人力一鍬一鏟、一斧一鑿而成,實是一條純手工打造的公路,開拓過程備極艱辛,從無路到有路,築路功績永垂不朽。
【圖說】中橫工程鉅大,測量人員需...
在崇山峻嶺、懸崖峭壁間,6千位榮民以簡單工具,徒手開路,歷經快4年時間,在民國49年闢出台灣第一條東西橫貫公路,國際間把這條路稱做:手工公路。
民國45年4月,測量隊於達見工務段前整備出發;測工戴圓盔帽,背經緯儀或拿水準儀、望遠鏡等,砍樹工戴斗笠,手上拿草刀、標桿、三腳架、提圖板、急救箱等,隊長戴鴨嘴帽;行至碧綠溪;展開測量工作。
築路時期,在達見、梨山、合流和獨立山設行動郵局,主要為路工服務,當時公路尚未完成,郵務士必須跋山涉水,使命必達,除收、送信件之外,行動郵差也辦理儲金匯兌、薪金代發等,當時路工薪水是以現金發放,行動郵差須揹現金鈔票往來於險峻山路
民國47年4月18日蔣經國主委陪同美國顧問一行人等視察,在碧綠工務段留影,並與路工閒聊;他以「新人崗」(臺14甲22K)和「日新崗」(臺8線108K)為地名,勉勵軍事犯路工盡心築路,戴罪立功,重新做人,這批路工最終完成當時全世界僅次於中國青藏之最高公路(包括犧牲五位隊員,墓塚長留武嶺)。
國40年:2月北線初勘;4月南線初勘;8月完成初勘。
民國41年:4月5日複勘,5月12日完成。
民國43年:11月新線踏勘。
民國44年:6月退輔會蔣經國副主委踏勘;12月24日四個測量隊成立,進行定線。
民國45年:3月沿線資源調查完成;5月1日退輔會成立四個工程總隊(每一總隊下轄3大隊及9中隊),由臺灣省政府建設廳榮民工程總管理處代;5月...
民國45年1月達盤吊橋(70K附近),是大甲溪道路最壯觀吊橋,測量隊在此留影。
合流處開工典禮在花蓮太魯閣口望海亭舉行,由當時的行政院長俞鴻鈞與美國駐臺大使K.L.Rankin共同揭幕,並由退輔會蔣經國主委、美國國際合作署(ICA)駐華共同安全分署署長J.L.Brent與省府主席嚴家淦共同破土。
梨山處開工典禮在谷關舉行,由陸軍第二軍團司令劉安祺與公路局副局長錢益主持;四季工程處則在宜蘭再連一處新割的甘蔗田中舉行。
天祥至關原路段,主要由榮民工程第一總隊負責,成員除榮民之外,也包括職訓總隊(管訓監犯);此區常是車輛無法到達的中高海拔路段,路工所需食物等補給品,僅能靠職訓隊員背運,甚至施工機具,也須背負先拆解之零件,至目的地再行組合;他們常須穿過狹險的簡易木棧道,若李白詩「蜀道之難,難於上青天」之境。
民國49年5月9日中橫正式通車,通車典禮於主線東、西端同時舉行;帶頭禮車穿過谷關臨時搭設「臺灣省東西橫貫公路通車典禮」牌樓,後方跟隨10多部金馬號貴賓專車,當夜宿於公路局梨山行舍,隔天續行至花蓮太魯閣;陳誠副總統、行政院長嚴家淦和蔣經國主委依次下車步行,向歡迎民眾揮手致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