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臺灣經濟蓬勃發展,至76年解嚴後停止榮民安置、開放外配通婚等,社會一片景氣。中橫西段沿線高冷農業持續發展,人口回流,由衰復起;東段因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,重視環境保育,同時,觀光需求大增,當時客運量曾接近貨運的二倍,公路進入景觀道路期,為提升行車安全,道路配合改善,如單線道鋼桁梁橋因路幅窄,來往車輛易堵塞,拓寬為雙車道鋼筋混凝土橋等。
臺灣經濟蓬勃發展,至76年解嚴後停止榮民安置、開放外配通婚等,社會一片景氣。中橫西段沿線高冷農業持續發展,人口回流,由衰復起;東段因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,重視環境保育,同時,觀光需求大增,當時客運量曾接近貨運的二倍,公路進入景觀道路期,為提升行車安全,道路配合改善,如單線道鋼桁梁橋因路幅窄,來往車輛易堵塞,拓寬為雙車道鋼筋混凝土橋等。
天祥至太魯閣段有世界級大理石峽谷地形,是東段觀光風景精華區,巴士客運車穿梭於蜿蜒九曲洞。大禹嶺位於東西段主線和霧社支線交會點,昔時遊客經常駐足休憩,圖為民國82年此處盛況。
民國75年11月28日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成立,區內雄偉壯麗的太魯閣峽谷,每年吸引成千上萬的遊客造訪,然因常有落石阻斷交通,為提升旅遊安全與品質,民國79年,管理處進行「太魯閣至天祥段交通改善及景觀維護計畫」,中橫東段進入景觀道路時期。
合歡越錐麓古道整修:民國87年2月15日九曲洞首開人車分道,提升遊憩品質。目前,太管處於東段沿線設置解說牌,加強環境教育推廣。
燕子口:近來每年年辦理太魯閣音樂節、自行車大會師等活動,每年約有400多萬遊客參訪太魯閣、九曲洞、燕子口等景點,也使道路安全更加提升,如人車分道、易落石路段設隔離線、添設落石防護傘等。
中橫通車5年後,退輔會於民國52年5月10日成立武陵農場,以安置退除役官兵榮民從事農墾為主。民國70年規劃櫻花鉤吻鮭保育中心,民國81年7月1日雪霸國家公園成立,為臺灣第五個國家公園,致力櫻花鉤吻鮭棲地復育,民國96年開始配合行政院國土復育政策「棄耕返林」,區內原有的菜田、果園逐步轉型為森林景觀,目前為知名賞櫻賞楓勝地。